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围绕古村落的传统文化价值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一年一度的实践学习考察于11月25、26日在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进行。富川县副县长曾志辉,贺州学院朱其现老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唐凌老师、李闰华老师、刘超建老师、沈继松老师、曹庆老师以及2016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考察活动。在本次调研中,师生们主要考察了富川的秀水状元村、岔山潇贺古道、福溪村、瑞光园、榕津等五地。
25日早上调研组来到此行的第一站秀水村。秀水村至今保留着上至皇帝下到知县赐封、贺赠的匾额,堪称是一个天然的中国文教史博物馆。师生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领略了岭南秀美的山水村风光,参观了秀水村毛氏宗祠、状元楼、进士门楼、古戏台、石板街巷等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建筑和明清风格的民居村落。唐凌老师、沈继松老师在此开展了现场教学。当日下午,师生们一同来到此行的第二站——潇贺古道岔山村。这是中原进入两广的第一站,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开了湘粤桂交往的历史新纪元,极大地促进了三湘、岭南地区的文明和繁荣,其战略地位十分显著。在潇贺古道里,师生们漫步于每一条古道,抚摸着每一面古墙,深深地感受到了潇贺古道历史的沧桑与延绵千载不衰的文脉,过去的繁华仿佛又在眼前呈现。下午15点,师生们来到第三站福溪村,富川福溪村景区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这里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尤以百柱庙、廉溪祠闻名。诸多的石刻、古建筑、石雕、石艺之中均可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朱其现老师、刘超建老师在此进行了现场教学。
26日早上,调研组来到了瑞光园。李闰华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拓碑实践教学。同学们拿起生粉涂抹到碑刻上,亲手复原珍贵的古碑刻,用手里的相机将这些珍贵的碑文一一拍照记录下来。下午师生们一行人来到此行考察的最后一站——桂林平乐县榕津古码头,榕津素来有“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一渡两河三上岸”的美称,在这里同学们参观了美丽的大榕树,走访了粤东会馆,探访着长长的街巷,感受着这屋檐鸟兽呈祥和一间间依稀可辨的旧时店铺。全部考察完成后,唐凌老师结合两天的考察,围绕文化资源的保护、文化产业的开发进行总结。
通过参观考察,全体师生们开阔了教学与科研视野,不仅收获了大量文化资源,而且让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如何去结合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产业的开发与打造。考察结束之后,每一位同学都将把考察中的所学、所感、所悟、所思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调研报告,探索研究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区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建言献策。
师生们在瑞光园拓碑
唐凌老师在秀水村现场教学
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