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下午第二文科楼0110教室,化学与药学学院2016、2017级本科师范生悉数到位,聆听我校聘请的两位校外指导教师之精彩授课。开启了化学与药学学院在国家师范认证实践中“三位一体,协同育师”的重要篇章。
授课者分别为我校优秀校友1997级的石秀梅和1998级的杨健宇老师。正式讲课前,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为两位老师颁发“校外指导教师”聘书,聘期三年。在今后三年里,两位老师将参与指导本科师范生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在讲课中,两位老师首先用30分钟讲述他们从教近二十年来的成长与发展经历,然后分别就《教材、试题和教学的有效联结》和《中学化学知识模块的理解与教学实施》展开讲解。历时3个小时的教学与互动,在场师范生收获了如下极富启发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信念、路径和技术。
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的砥砺前行是造就优秀教师的关键基石
从教第一个五年,石秀梅老师与学生同作息、共学习,服从安排,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从不埋怨,挑战各类班级管理及教学任务,每日休息不足6小时,在第五年获得全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这五年的努力付出,为后续的科研主任工作和教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年获优秀班主任,第八年后多次获得市、县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师称号,连续十年参加高考阅卷,目前已是广西考试院专项工作、考试数据分析的核心人物。自2012年担任科研处主任以来,负责年级日常管理工作,全身心投入教学、管理、科研、社会服务已成为她的习惯。杨健宇老师连续三年骑着自行车到另一学校听师傅的每一堂课,利用信息技术特长及学科背景知识专长,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业流程制作、概念图制作等学习活动,消除了无数艺术考生学习化学的畏惧心理,并且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改进。杨老师现任梧州八中教务主任,兼市教研组织人,自治区考试命题研究工作核心成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极强的学科专业功底、教学技巧和教育管理能力。两位老师均担任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石老师为生病的学生煎熬中药,比学生早到教室10分钟,杨老师为艺考中美清华班煮咖啡,等等,让师范生明白,老师无微不至的服务与关爱,会换来了学生的感恩与尊重。
高考试题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分析是迈向优质教学内容设计的有效路径
近期,化学院本科师范生举行了一次“中学化学知识竞赛”,考试难度接近高考水平,全院近200位同学参加竞赛,结果只有6个人及格,平均分仅为42分。这个水平略低于广西高考历年平均水平。石老师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既要重视教材基础知识,也要重视高考解题、析题训练,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她列举了近5年高考试题,指出高考试题知识点或情境几乎均来源于教材,甚至有的试题原原本本来自于课本后习题。我们学院从大二下个学期就开始抓本科生的试讲活动,对教材也非常熟悉,为什么本次竞赛测试分数那么低?原因是我们的师范生仅仅是教教材,未能从教材分析中悟出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石老师在讲课中还示例了通过试题看课本的“标记法”、“归纳法”、“统计分析法”和“探索性建模法”。布置了课后作业:运用以上方法解析2019年6月份的高考化学试题。
高考题-教材联接标记法
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大胆采用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
杨键宇老师所在学校梧州八中是一所体艺特色学校,学生学科文化基础水平普遍较低。但杨老师在实践中大胆使用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化学思维,使他们在设计、展示、交流、评价中达成知识的理解、有效记忆和灵活应用。例如,在《硅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杨老师设计了题为“探讨黄沙身价提升途径”的设计型学习方案,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进入主题学习,自主探究与创新意识潜能得以发挥。
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型应用
图3 提升黄沙价值的的工程设计路径
两位老师所展示的案例,教育意涵丰富,教学设计与实施品位高远。从师范生的视角去剖析,让他们有了更多启示和收获。会后,学院领导要求每一位同学从自身的视角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听课记录与启示作业。
据悉,校外指导教师为本科师范生授课,是国家师范认证建设事项的重要内容之一。授课主题涉及“教育情怀”、“教育文化”、“教育管理”、“学科理解”、“课改实施”、“学情分析”、“技术应用”、“教师技能”、“教师发展”和“教学科研”等内容领域。授课内容体系、管理与评价方法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将在学校及学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化学与药学学院黄都老师系统设计,侯若冰、梁宇宁、唐劲军、许燕红等中学化学教学研究方向的老师,以及学院教学办、办公室协同实施。
为授课教师颁发“校外指导教师”聘书
图5 课堂上的提问与互动
听课师生
杨健宇老师讲课
石秀梅老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