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喜迎新年】异彩纷呈:不同民族的特色年味(图文)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  发布日期: 2016-02-19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人们不管身处何方,都会赶回来与家人团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各民族文化特色各异,和而不同。在春节里,我们广西师大的少数民族学子是如何度过的呢?


  壮族:糍粑舞狮是标配,新水堂火旺来年
 

  以广西为主要聚居地的壮族,鸡鸭鱼肉、糍粑舞狮构成过年标配。“无鸡不成宴嘛!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对于鸡和鱼为什么一定会出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壮族的翚松颖同学这么解释。而同是壮族同胞的谭灵同学表示:“大年初一的舞龙狮表演会吸引很多人围观,热热闹闹的,就该是过年的气息。”


  据介绍,大年初一是壮族过年最隆重的一天,同时这天的活动也是最丰富的。天刚亮,家家户户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要挑着水桶,拿着三柱香火,唱着歌,去河边挑水。到了河边取水处,先把香插好,红纸包好的钱币将作为“利市”往水里投放。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把这些石头放进猪圈、牛栏,祈求六畜兴旺。这一天壮族人只喝挑回来的新水,他们相信大年初一的水最纯净、最吉利,可以给一家人带来整年的好运气。初一至十五,丰盛的菜肴,无尽温暖,全靠灶膛里的火。因此,年间壮家的火是不能熄灭的,火旺象征着家旺,子孙绵延。同时,壮族人讲究大年初一吃完早饭后不洗碗,以避免把新一年的财富和运气洗掉。


  苗族:腊肉跳坡时节来助兴,芦笙声声动听迎春节


  “二十五(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打扫屋,二十七泡糯米,二十八打耙耙,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慢慢撤。”这个顺口溜反映了苗族的过年习俗的一些准备过程,同时,它还传递着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做豆腐、打扫屋、打耙耙”这三件事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必需做的事。二是反映苗族历史上很贫困,一年的准备,只有在三十夜这天才好好消费、享受。


  苗族的谢云艳同学说,在过年前,家里人就会准备好腊肉腊肠、豆腐、耙耙等等,很早就为呈现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做准备。初二至十四是苗族的跳坡时节,在那个时候,大家一起玩游戏,拿奖品。芦笙、快板声阵阵,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幸福的向往。


  而在广西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个充满苗族风情的“百节之乡”芦笙作为中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是各种节日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全村寨男女老少身着苗族盛装来到广场,用吹芦笙、赛芦笙、踩歌堂、斗马斗鸟等民俗活动共迎新春佳节的到来,浓浓的年味弥漫在苗寨。


  侗族:腊肉砍柴打同年,年茶年更饭辞旧岁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名称来自于“溪洞”。侗族春节有大年和小年之分。除夕的年夜饭意义重大,一年到头在外工作读书的孩子全数回归。


  侗族学子龚年夜饭饭桌上摆的是一盘盘的扣肉、腌鱼、腊肉、甜酸排骨、辣味青菜苔、炒干冬笋。“这样一桌年夜饭,满满的都是喜庆。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一盘香喷喷的扣肉,共同期望来年生活幸福美满。”


  “在过年期间,侗族最有特色活动的就数‘打同年’了。庞大的乐队和歌舞队到达村子时,村里的妇女就会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队伍中的人也要用歌声给予回答。一唱一和,别具风味,歌声回荡,格外热闹。”龚亮同学如是说。而来自桂林的侗族女孩梁潘媛那儿还有一个习俗:大年初一要砍柴,寓意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梁燕妮同学所在的柳州村寨有青年男女在除夕当晚互相串门、吃“年茶”的习俗。各家的姑娘妇女,挑着水桶到井旁,等老人家敬井以后(意思是吃水不忘掘井人),姑娘们便一起拿勺子舀水,而舀到井里有白泡沫为最吉祥。姑娘们用这一担水给客人和家里的人煮上香喷喷的油茶,这就叫做吃“年茶”。


  朝鲜族:舞蹈年糕齐迎新年


  提到朝鲜族,人们总会把年糕与舞蹈与其联想到一块,朝鲜族的张琳奇同学证实了这一点。张琳奇表示过年饭桌上一定不会缺了年糕,除了年糕外还有各种用泡菜搭配的菜,当然也少不了饺子。年糕与泡菜的香味就是他记忆中的年味。同时,他表示,过年时当地会举办一些充满乐趣的活动,大家穿上民族服饰跳民族舞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里郎》,欢声笑语遍布家乡的土地。


  魏东泽同学是一名来自沈阳的朝鲜族学生,今年过年,他的家里准备了打糕、紫菜包饭和饺子。“按照以前的传统呢,过年就是吃一些打糕啦,整锅烧的鸡啦。现在我们被汉文化影响,所以我们吃的都是北方的一些家常菜,还有饺子和猪蹄。”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味总会发生点变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吃的用的也越来越丰富。


  瑶族:铭记历史,野味不可少


  除夕是瑶族人最看重的节日,这天晚上餐桌上摆满了老鼠、蝗虫、野猪、山鸡、青蛙、墨鱼、螃蟹、泥鳅等美味佳肴。瑶族人年夜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是一份鱼,即使家里穷,做不出三、五道菜,但也要千方百计地做一道叫“鱼”的菜,意为连年有余。


  “可能在外人看来,吃蝗虫和老鼠非常恐怖,但在过去的饥荒年代,蝗虫和老鼠吃掉了很多农作物。吃蝗虫和山老鼠象征着来年多一份收成。现在虽然没有蝗灾了,但吃蝗虫和老鼠肉的习俗已经约定俗成地被保留下来了。”节日期间,人们聚在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农夫,一人扮扩锄农民,三人边舞边歌,庆祝农业丰收;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


  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区过年习俗可能有所不同,但辞旧迎新、期待未来美好生活的心情是一样的。春节,是中国人民最深的期待。


  (作者 大学生通讯社:徐晨毅 吴秀丽 陈彦蓉 黄海萍 何巧玉 石 兰 谢丽雅 易佳欣 李彩兰)
 


    作    者:策划 宣传部张婷婷 执笔 大学生通讯社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广西玉林的同学用烟花表达了自己对2016的祝愿

广西玉林的同学用烟花表达了自己对2016的祝愿

,

广西灵山的同学过年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广西灵山的同学过年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

江苏无锡的同学家的年夜饭

江苏无锡的同学家的年夜饭

,

最新消息

发布于:2025-05-01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
发布于:2025-04-30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