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音乐学院举办系列讲座拓宽师生视野(图文)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  发布日期: 2015-12-16

    为了增进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进一步拓宽师生的学术视野,日前,音乐学院分别邀请了中国音乐学院刘勇教授、朱卓建教授及中央音乐学院樊禾心教授莅临学院开展学术讲座。音乐学院全体教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600余人分批次聆听了讲座。

    刘勇:古代音乐史中的若干问题——兼谈研究层面的学习方法


    刘勇,文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律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图像学会副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


   
12月14日上午,刘勇教授关于古代音乐史的讲座拉开了系列讲座的序幕。讲座开始前,音乐学院负责人为刘勇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刘教授的讲座从现有的音乐史教材优缺点入手,他认为:中国音乐史源远流长,学科内容博大精深,论著浩繁,需要研究学者们积思广益,仅凭几个人的知识结构很难全面把握。接着,他重点谈了自己在古代音乐史研究中关注的几个问题,包括与汉乐府相关的问题、与“声无哀乐”相关的问题、关于同均三宫的问题。刘教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为在座师生们揭开了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冰山一角。最后,他勉励在座师生要带着怀疑的眼光看教材,细读原著,回到文献中去,把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真正体味作者的思想。刘教授的整场讲座讨论深入,交流充分,许多青年教师表示获益颇丰。

   
樊禾心:舞台演奏的焦虑与对策


    樊禾心,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教育学会钢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分会钢琴教育学会副会长。


    12月14日下午,樊教授在音乐学院三楼音乐厅针对舞台演奏焦虑的成因与对策和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樊教授认为,舞台演奏焦虑有外部客观干扰因素,也有内部主观心理因素,但主要是表演者缺乏充分的准备,而演出前的准备既包括场地与乐器、灯光与音响等六个方面的短期准备,也包括生理节奏、演奏曲目、演奏习惯等长期准备。演奏者克服舞台焦虑还需要针对音乐记忆、演奏技术、心理建设等三方面进行长期训练。樊教授的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同学们克服舞台表演中的焦虑问题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方案。


    接着,樊教授还现场进行了钢琴教学公开课。她首先聆听了三位同学的演奏,在解读了乐曲的时代背景和表达意境后,她针对三位同学演奏时的节奏、速度、踏板运用等问题一一予以指导。此外,樊教授还通过亲身示范讲解,使在座的师生对不同作品的弹奏方式有了更多的领悟。

    朱卓建:你所不了解的音乐——走进世界音乐


    朱卓建教授,二十多年来,曾赴欧亚非各大洲的许多国家考察参会和讲学。在中国音乐学院先后担任《中国民族器乐概论》、《东南亚音乐》、《亚洲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南亚音乐专题研究》等课程的教学任务。1989年起先后担任音乐学系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助理、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


    12月15日上午,朱卓建教授在音乐学院一楼演艺厅做了关于世界音乐知识的讲座。朱教授首先简述了世界民族音乐课开设的背景、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等,然后针对世界音乐体系的划分和主要划分依据进行了详细介绍。朱教授认为,音乐体系的划分包括了音乐的组织形式、节奏特征、织体特征和本体色彩,为了加深大家的了解,他还现场播放了自己深入印度、非洲、印尼、土耳其等地采风获得的宝贵音乐素材,让在座师生眼界大开。此外,朱教授还在讲座中介绍了世界各民族不同的音乐观,以及由于文化背景和宗教差异导致的音乐表达形式的差异。在讲座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大家更是积极与朱教授进行交流讨论。朱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视角独特,事例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了师生的学术视野,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


    学术讲座作为音乐学院开展系列学术活动的有效载体之一,一直深受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推崇。学院通过邀请业内知名专家交流讲学、担任客座教授等方式,增进学术交流、活跃师生思维、激发创新灵感,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更有效助推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作    者:音乐学院 钟婉莹
    发布单位:音乐学院

朱卓建教授在做讲座现场

朱卓建教授在做讲座现场

,

樊禾心教授在进行讲座

樊禾心教授在进行讲座

,

为樊禾心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为樊禾心教授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