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暑期社会实践】我校兴安县崔家乡挂职队赴基层开展宣讲、访谈活动(图文)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  发布日期: 2014-07-25

  近日,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兴安县崔家乡挂职队在兴安县崔家乡先后开展了政策理论宣讲、面对面访谈活动。
 

  政策理论宣讲:“政策与理论,宣传我先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帮助崔家乡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在全乡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7月21日,我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兴安县崔家乡挂职队以“十八大•中国梦”为主题,深入崔家乡各村委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层次的理论宣讲。
 

  活动中,队员们积极向当地干部群众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组织乡干部集中观看视频、PPT,向村民分发宣讲资料等多种方式,让群众了解政策改革给人民带来的变化,把握党的路线的最新动态,时刻跟着党走。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自身岗位,做出应有贡献,传承社会优良传统,传递社会正能量。
 

  此次政策理论宣讲活动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思想觉悟和法制意识,还让我校崔家乡挂职队的大学生们在实践中对党的十八大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面访谈:发现美丽广西 走进文教书的传奇人生

 

  7月23日,我校崔家乡挂职队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兴安县崔家乡石埠村,为当地“名人”文教书的田地义务除杂草,并与文教书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文教书一人承包了430亩田,并把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是当地著名的种粮大户。
 

  炎炎烈日下,队员们一到石埠村,便先到文教书的田里清除杂草。队员们纷纷脱下自己鞋子、袜子,卷起裤脚,走进田野,不顾田地的泥泞和烈日的高温,弯着腰把杂草一次次拔起,充分发挥出学生干部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拔完了田里的杂草,队员们的手脚都沾满了泥土,但是他们都笑得很开心。
 

  义务除草完毕,挂职队一行人随文教书走进家中,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今年45岁的文教书从小就在乡间长大,他回忆说:“别看我是个盲人,但是养猪、割稻、犁田样样都难不倒我。现在外出务工的人多了,农田也荒废了很多,所以我就产生了承包农田的想法。刚开始是买一些田,也有村民送一些田给我,结果收成不错,就慢慢的越做越大。”现在他已经从开始的8亩田发展到了430亩田。
 

  “开始的创业时候是亏损的,有一年亏了3.8万,但是没有放弃,坚持种植下去,第二年就赚了十几万。去年因为种植蔬菜,对市场估计错误,亏了好十几万,都没有办法发出工人的工资,工人们也没有催促,还是帮我干活,这让我很感动,就算是为了他们也要坚持下来。坚持下来,除了工人们的支持,还有自己的梦想和家人的支持,我曾一度梦想着自己能盖一座新房,娶妻生子,把田间的事业做好,这些都是我黑暗中的光亮,指引我不断奋斗。创业初期,家人们也是慢慢理解和支持我的,亏损的时候,他们相信我、鼓励我,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创业中遇到很多的困难,自己很多事都不方便做,我就雇人来做。需要打农药,我就让别人配好,我自己下田去打;犁田的时候,我先把机器准备好,就安排人来干活,现在已经雇有40多个工人了。我记得70多个电话号码,连卖农药、化肥的老板的都一一记得,一有需要就马上打电话联系。”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照亮了人生的黑暗。
 

  听完文教书的故事,不少队员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面对大学生的提问,文教书语重心长地说:“梦想很重要,实现梦想的路上肯定会有很多的困难,我们要联系实际,一步一脚印地走,梦想必然有实现的那一天。有梦想,黑暗的人生也会过得很精彩!”
 

  采访结束后,队员们十分感慨,也从文教书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精神,更加坚定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立志为社会服务的梦想。
 


    作    者:兴安县崔家乡挂职队 余向昀 尹若琳 李璐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挂职队员给乡政府干部、村支书进行政策理论宣讲

挂职队员给乡政府干部、村支书进行政策理论宣讲

,

队员给村民普及党的十八大精神

队员给村民普及党的十八大精神

,

挂职队在乡间除杂草

挂职队在乡间除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