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各单位:
为高质量实施新时代学校“1248”总体发展战略,加快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特别是要利用信息技术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通过简化管理服务流程,打破信息数据孤岛,推动业务协同发展,切实解决师生“填表多、填表难”等实际问题,提升数据治理与共享水平,全面推动和深化学校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综合改革,根据《广西师范大学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师政网信〔2025〕2号)和《广西师范大学数据治理与共享工作专项行动方案》(师政网信〔2025〕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申报2026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原则
(一)坚持分类申报原则。2026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分数据治理专项信息化项目和其他常规信息化项目(详见附件1《2026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分类指南》)共2类进行申报。其中,数据治理专项信息化项目要根据《广西师范大学数据治理与共享工作专项行动方案》总体部署,各单位在申报项目时要围绕“数据应用场景突破行动”和“智慧画像示范创优行动”等“五大行动”,突出以数据填报“一张表”、个人数据“一中心”、数据分析“一面屏”和师生展现“一画像”等重点建设任务进行项目申报。
(二)坚持轻重缓急原则。各单位在申报项目时要按照“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的要求,针对目前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存在数据不全、不多、不准和共享不充分、运维不到位的问题,要遵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路,优先申报师生关切度高、实用性强和可持续使用的信息化项目。
(三)坚持规范标准原则。按照学校信息化建设、资产采购和经费审批等要求,信息化项目立项要坚持规范标准的原则处理,特别在项目立项、参数要求和建设标准等要按规范论证和采购程序执行,要采购行业中拳头高质量产品,以便统筹推进学校数据治理、共享和应用等工作。
二、经费来源
(一)上级划拨的信息化专项经费;
(二)学校划拨的信息化专项经费;
(三)各单位的部门预算经费;
(四)各单位自筹经费。
包含但不止于上述四类经费来源的信息化项目均须按本通知的申报审批程序进行报批。
三、申报范围及要求
为精准对接学校信息化发展需求并优化资金资源配置,实行分类和差异化经费支持政策。
(一)数据治理专项信息化项目
1.申报要求:当前,数据已成为驱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学校印发出台《广西师范大学数据治理与共享工作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一库承载、一池共享、一网通达、一事通办、一表互通、一体安全”的“六个一”数据治理与共享新模式,旨在破解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信息荒岛”等难题,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填表多、填表难”等痛点问题,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因此,学校2026年度专门设置数据治理专项信息化项目。
2.数据治理专项信息化项目申报范围和要求:详见附件1。
3.经费支持:学校预算经费优先考虑全额支持这类专项项目建设。
(二)其他常规信息化项目
1.申报要求:一是以“人工智能+教育”为重点,着眼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学校教育形态、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探索智慧教育、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的新模式、新应用,培育发展新动能。二是要考虑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稳定运行,支撑业务系统正常运转,改善教学科研环境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等,统筹做好常规信息化项目申报工作。
2.其他常规信息化项目申报范围和要求:详见附件1。
3.经费支持:这类信息化项目原则上采取自筹经费方式解决,在学校预算经费优先解决数据治理专项项目若仍有经费剩余前提下,按照从严从紧原则根据项目申报情况择优适当予以支持。
四、审批程序
按照“先审批,后建设”的原则,校网信办/网络信息中心对信息化申报项目进行汇总,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项目立项论证,形成专家立项论证意见建议,提交学校校长办公会、校党委常委会审定。经审批同意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按程序实施项目建设工作。未经申报、审批同意的项目将不予立项建设。
五、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已从单纯的系统开发与硬件投入,转向以数据融通为核心的价值创造阶段,以及利用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智慧赋能阶段。各单位要从零散地、孤立地建设新系统转向以“数据融通、业务协同、服务优化”为目标,系统性地谋划和建设能够有效支撑学校打通数据壁垒和创新数据应用场景的项目。具体要求有:
(一)深入开展调研论证。在申报前,应深入调研本单位业务信息化现状、师生实际需求以及同类高校的先进做法。对于涉及多部门协同的项目,应与相关单位沟通,形成共建共享的初步共识。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费预算、实施周期、运维保障等因素,确保申报项目可落地、可持续。
(二)突出数据治理核心。申报的项目应紧扣数据治理主题,重点阐述项目如何解决数据孤岛、数据质量、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等核心问题,避免申报仅为简单系统新建或升级的信息化项目。
(三)申报内容详实具体。申报需详细描述“目前现状”“计划建设内容”和“预期效益”三个部分。建设内容应具体到功能模块、关键技术、数据接口设计等。预期效益应量化或具体化,说明项目将如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申报书重点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目前现状:主要陈述该项目建设前的现状,准确反映当前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的后续规划、决策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2.计划建设内容:主要陈述拟申请建设的信息化项目计划建设什么内容,包括功能模块、技术参数等。
3.预期效益:主要陈述通过项目建设解决了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项目对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等作用。如有建设方案等补充文件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
六、材料报送
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和方案设计要求高,涉及经费预算和采购流程等原因,项目实施周期较长,请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提前做好相关建设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建设方案。各单位要严格按照《2026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指南》(附件1)进行分类申报,并按照《广西师范大学2026年度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申报书》(附件2)模板填写,于2026年1月10日前通过学校“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平台->服务中心->网信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申请)完成项目申报和材料提交(Word版和PDF盖章版均需上传至“一网通办”平台)工作。
未尽事宜,请联系网络信息中心,联系人:彭老师,联系电话:0773-3696680。
附件:
1.《2026年度信息化建设项目申报分类指南》
2.《广西师范大学2026年度信息化项目建设计划申报书》
校网信办/网络信息中心
2025年11月14日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