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校本科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争取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工作中取得好成绩,学校决定开展2021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工作安排
本次培育工作面向全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且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均可申报,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通识课等独立设置的本科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等。各学院(部)、各单位限报2项。学校对培育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其中每项资助经费1万元,经费主要用于“说课”视频、教学(课堂或实践)实录视频录制和其他课程建设。鼓励课程所在单位提供配套经费支持。培育期为1年。
二、申报条件
申报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符合相关类型课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四)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五)课程内容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七)课程管理与评价科学且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三、申报流程及说明
(一)培育总额
根据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创新性、示范引领性和推广性要求,培育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五个类别共计30门课程,各类别课程培育数量视申报情况确定。同等条件下,培育课程优先推荐申报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申报流程
1.凡符合条件者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经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初评和公示(不少于3个工作日),报送教务处。
2.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视情况组织项目研讨和答辩),提出培育意见和培育类别。
3.通过评审的课程按照培育意见修改完善,经教务处验收合格后,报学校审批和校内公示、最终发文公布培育名单,并开展课程建设。
四、材料要求
(一)一流本科课程培育申报书(附件1-5,按不同课程类别填写);
(二)2021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培育申报汇总表(附件6);
(三)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附件7);
(四)支撑材料(非必须材料),若有提供,需汇编成册并附目录,不接收零散材料。
以上材料需同时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报送截止时间:2021年9月23日(星期四)下午4:00。电子版统一建1个文件夹,按照“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院+负责人”的格式命名,发送至邮箱:gxsdylkc@126.com。纸质版统一双面打印申报书10份、汇总表1份,地址:雁山校区起文楼北楼555室、育才校区办公楼107室。联系电话:0773-3698175(雁山)、0773-2677135(育才)。纸质材料应和电子材料保持一致。
教务处
2021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