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第三、第四期独秀女生成长沙龙之女性电影赏析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我校女教师王枬、韦冬雪、王彦,以及蔡慧玲、李红惠、刘惠与同学们分别相约在育才校区创客中心和雁山校区独秀书房,共同重温经典影视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与《茉莉花开》,感受经典女性角色魅力,探寻女性成长主题。现场座无虚席,观影活动真挚感染全场观众。
在育才校区创客中心,师生共同围看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电影讲述在1953年一位名叫凯瑟琳·沃森的艺术史老师决心要将自己所接受的自由改革思想传递给学生,处处碰壁但最终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追求自由的态度,赢得学生尊敬的故事。
凯瑟琳·沃森青春率直的作风,丰富的艺术史知识以及风趣热情的授课风格让学生们激情澎湃。观影一结束,一位男同学更是积极表达自己的感悟:“我认为男女平等,不仅仅是女性群体所需要争取的,其中也需要男性群体展现最大的包容和尊敬。男女平等不仅需要社会大氛围,更需要落实到每个人头上。”精彩的发言让现场一片掌声,并得到了老师们的赞扬和肯定。
“家庭对一个女人有多重要?”这个问题萦绕在每一个观影者心头,对此,王枬老师说道:“生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关键是当女生们知道她们可以追寻更多的可能性时,她的人生就会不一样了。”王彦老师表示:“女性在追求自我的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个女性的选择,从激进女性主义向更包容的方向发展。”韦冬雪老师认为:“女性的角色定位应该要按照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女性只要发挥自身才能,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一曲经典民歌《茉莉花》将观众拉入久远的岁月。在雁山校区独秀书房,伴随着浓浓的书香,电影《茉莉花开》开始缓缓放映。影片反映了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展现了女性如何从依赖到尝试改变,再最终达到内心的自强、独立的过程,以独特视角审视着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变迁和女性的命运。
李红惠老师通过详细分析茉、莉、花三位女性的命运,特别提出要处理好“理清与现实”“孩子与‘工具’“过去和未来”的三个关系。蔡慧玲老师对电影的细节进行了解析,希望同学们能对关于女性主义与女性成长议题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以便更好地认知当下的社会现实,从而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每一个女人的绽放,都经历了风雨。”刘惠老师在最后表达出她最深的感触,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
观影过程中,在场同学深深陷入了电影的角色当中,观影情绪一路跟随着影片中主人公的遭遇翻涌起伏。灯光亮起时,因影片内容而心生触动,仍有同学的脸上带着泪水。来自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张弘以男性的角度来对影片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男性应当从女性的视角去理解女性,设身处地为女性思考问题。来自美术学院的洪雯则回忆起自己与母亲的故事,笑称道:“要听妈妈的话。”让全场笑声阵阵。同时,她也从母女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亲人之间更需要真挚的沟通与理解。
“电影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其写实意义,教育的最高价值之一是唤醒,主体意识一旦被唤醒之后,生命可以自己找到出口。”在谈及活动意义时,王彦老师说道。“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电影,和以往自己单独看很不一样。”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张瑾仪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们会产生‘共情’,一起探讨,对女性的成长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场许多同学纷纷表示观影这一形式新颖独特,嘉宾老师的指导解读更是让人受益匪浅,同学们对接下来举办的系列活动更充满了期待。
(文/闫一星 覃绮珊 陈明丽 摄/余华彦 黄小菲 许慧敏)
嘉宾分享
现场互动环节
活动感受分享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