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争朝夕 初心不忘践使命
——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十大亮点
2019年是生命科学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砥砺奋进,守初心、担使命,迅速发展、不断取得优良成绩与突破的一年。这一年中,生科人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党委、行政的具体指导下,真抓实干、笃实创新,在思想引领、教学及科研建设、团学育人、就业服务、“双创”争优、社会服务、榜样引领及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开拓进取,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60年春华秋实,生科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生命科学学院成立60周年庆典顺利举行。
2019年11月17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于雁山校区音乐学院三楼综合厅隆重举行,近200名院友以及全体在校师生参加了本次庆典。60年来,生命科学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用“自强不息、创新求索”的生科精神作为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砥砺人生奋进的价值追求,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矢志奋斗拼搏、练就过硬本领,厚植爱国爱校情怀、锤炼品德修为,培养了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为广西生物基础教育的发展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贡献了强大的力量。60周年院庆,院友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分享母校改革发展新成果,积极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为助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发挥场馆育人,推进生物多样化发展理念——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开馆。
2019年5月18日,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开馆仪式在雁山校区伯康楼前广场举行。校长贺祖斌、桂林市副市长黄加才出席仪式并为博物馆揭牌。作为广西第一个培养生物学师资和科研人才的基地,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标本,目前是广西收藏动物标本最大、种类最多的标本馆,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自治区级和桂林市的“科普教育基地”。自开馆以来,培养了我院近50名本科生作为主要的博物馆讲解员,提供6个勤工助学岗位,共承接校内外参观团队42个,参观人次达3000人以上,参访人员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东南亚外国友人、桂林市中小学生等。同时也是我校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为来访进修人员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展示了我校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切实投入,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彰显着桂林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提高开放的层次和研究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我校师生,服务于桂林市的中小学生,服务于桂林市市民。
三、注重课堂教学,着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生物科学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多位老师获教育教学奖项。
在广西师范大学狠抓本科教育工作,加快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思想的强劲领导下,学院始终坚持实施“人才强院、人才兴教”战略,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外引内培”策略,促进教师教研教改,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有效推进了我院高水平一流专业建设。2019年,学院共引进高水平人才5人,其中副教授1名,漓江B类学者1名。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研教改课题及教学成果奖,本年度共获区级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类课题支助1项、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优秀奖1项、校级教学能手1人,诚华青年教师奖1人,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区赛二等奖1人。学院在2017-2018学年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生物科学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育人成果显著。
四、推动科研建设,育人育才功能显成效——年内获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多项重点重大项目,学术交流频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显现。
年度内,学院高级别项目和高水平成果稳步增加,学术交流频繁。我院2019年共有6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9项技术服务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广西青年创新人才科研专项,1项桂林市创新平台和人才计划重大项目,共计获科研经费1159.9余万元。学院教师发表SCI论文、授权发明专利等高水平成果2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成立并挂靠学院至今已一年以来,获批桂林市创新平台和人才计划1项。共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等国内外学者到学院作学术报告12场,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16人次,作学术报告5场。
我院与合作单位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建的自治区级“林业与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联合培养基地示范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年内,学院硕士研究生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SCI期刊5篇,中文核心期刊17篇。共申请专利8项,立项课题14项,累积参加学术会议68人次,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20次,其中学术报告、作品获奖近10次。
五、打造重点实验室,聚力推进接受教育部评估——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突出,承办重要国际会议,学术交流频繁,自治区主席陈武莅临考察指导。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研究项目各类科研项目33项,总经费900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发表论文91篇,其中SCI、EI或ISTP收录论文56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4项,新增仪器设备528万元。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参与全球首例鳄蜥野外放归,并成功承办第二届鳄蜥保护与繁育国际研讨会,同时与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共建灵长类野外研究基地。共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等国内外学者到学院作学术报告12场。
自治区主席陈武莅临广西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考察指导,并与正在做实验的学生亲切交流,了解同学们的教学生活情况。生命科学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赵剑光同学认真学习陈武主席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的形势与政策报告,并带领校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共同学习陈武主席重要讲话精神。
六、强化团学育人,助力学院综合性人才培养——团学工作获多项育人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团学工作始终坚持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在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大抓团学工作发展,为助力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和培养综合性人才奉献青春力量。2019年,生命科学学院分院团委获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五四红旗分团委”(20个院系中考评成绩位列第一)、广西师范大学基层团建工作示范点、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辅导员工作室重点培育项目——“小工匠”科创育人工作室、广西师范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三全育人”特色精品培育项目2项、广西师范大学“第二课堂”工作推进示范院系、广西师范大学第十八届创新杯优秀组织奖、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基层团建改革稳步推进,“青年大学习”学习率稳居前列。以上育人成果,充分发挥了团学育人作用,全面提升了学院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质量。
七、就业服务到位,就业率保持高位稳定——学院获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育人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升学率高达34.48%。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生命科学学院共有2019届毕业生249人,含本科毕业生180人,研究生毕业生69人。学院共有232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率93.17%。其中本科生164人,就业率91.11%;研究生68人,就业率98.55%。共有33名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升学率为18.33%,其中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升学率高达34.48%。学院获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育人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学院3名教师获校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八、推进“双创”育人,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再获佳绩。
2019年,在我校大力推进“双创”教育的积极政策下,生命科学学院积极发挥创新创业教育育人平台和资源,重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鼓励大批生科学子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不断攀新高。2019年全国第五届“互联网+”大赛中获国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区赛获得金奖一项银奖三项;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28项;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2篇、实用新型专利发明数量31项;1个创业项目入驻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桂林市鹏航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获评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武正军、马姜明老师获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于宏达、李春明同学获创新创业标兵。在学院全方位开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体系下,我院学子得到更多的锻炼平台及专业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九、科技服务社会,科研影响力持续输出——学院扶贫攻坚工作获红榜表扬,科技特派员带队下乡,学院多位教授出镜央视专题科普节目。
学院党委充分支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攻坚工作。由我院选派第一书记段明广牵头,并由我院在校生创业团队主导建设的6个扶贫村的720VR全景影像数据信息平台获得了桂林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红榜)表扬。我院“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服务脱贫攻坚。学院坚持对口扶贫慰问,我院教工2019年直接向金山村定购物资56份,共计11200元。我院帮扶的贫困户孤儿王艺霖在今年高考中取得理科597分的好成绩。
学院聚力发挥科研服务社会功能。我院团队承担的鳄蜥放归项目得到中央电视台CCTV-13频道《新闻直播间-广西 探访古老物种鳄蜥》节目的专题报道,学院负责人武正军教授接受采访。中央电视台CCTV-4播出的《远方的家》系列节目之《国家自然保护地》第三集《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蜥的家园》邀请我院武正军、薛跃规教授参与录制采访。
十、先锋榜样频出,立德树人牢记使命——典型模范人物大量涌现,正能量引领新发展。
学院党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正面引领,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邓荫伟同志荣登“中国好人榜”,获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第五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李友邦同志获评校第六届教学能手;赵剑光同志获教育部首批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百年五四·广西青年榜样”;何明先同志获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谢强、赵剑光分别入围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见义勇为模范、助人为乐模范评选候选人(全区教育系统入围人员仅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