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我校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古代弦歌与吟唱暨古琴演奏会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  发布日期: 2017-12-1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2月8日晚,我校于雁山校区文二区119报告厅举办“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古代弦歌与吟唱暨古琴演奏会。讲座由薄克礼教授主讲,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广林、黄弈盈、彭秀雪等学校相关领导出席此次讲座,讲座还吸引了许多爱好古代文学的同学前来聆听。


薄克礼,文学博士,国学家、古琴家,中国琴歌研究第一人,擅长诗词吟唱、弦歌,现为天津城建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古琴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著有《中国文学六种》、《中国古代琴歌精华校译》、《中国琴歌发展史》、《历代帝王罪己诏书译注》(副主编)、《应用文写作教程》、《汉书经典故事》等,在《光明日报》、《文史知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讲座伊始,薄克礼教授介绍了什么是弦歌以及弦歌的历史。弦歌即依琴瑟而咏歌,是中国诗词的传统,从舜帝的《南风歌》到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自春秋时期孔子“诗三百,皆可弦歌之”开始,弦歌逐渐成为文人之时尚,“士无故不撤琴瑟”即由此来。薄克礼教授认为弦歌的历史上主要有三座高峰,并阐述了春秋时期、唐代、明代这三个高峰时期弦歌的发展情况。他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谈及孔子弦歌三百,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相思渐缠的爱情故事,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其中还不时背诵和吟唱几句经典诗赋,中国古代弦歌在薄克礼教授生动有趣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


薄克礼教授还特别提到,弦歌的艺术形式从简单的边弹边唱发展到对唱、吹箫、合唱等多种形式,但基本上遵循自己一边谈一边唱的传统。弦歌传统原来不是舞台艺术,为更好地弘扬传统弦歌而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形式跟传统形式是有些区别的。


在讲座的过程中,还穿插了古琴演奏会。山西运城古琴学会会长赵洁老师先后表演了弹唱《南风歌》和《凤求凰》,悠扬的曲调和琴声让人沉醉其中,曲罢,一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掌声响起;东国风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齐鲁弦歌传人陈旭老师弹唱的《关雎》和《鹿鸣》展现了古音与现代音的不同以及弦歌在整理传承时对古人的尊重;独立弦歌制作人奚蓁老师表演的《将归操》和《蔡氏五弄》时而温文尔雅时而热情奔放,将孔子周游列国和东汉末年命运多舛的文人蔡邕的故事融入浑厚的琴声中,令人回味;由巍派琴家胡金萍老师弹奏、桂林才华国学文化馆馆长吴青蔓老师演唱、我校音乐学院学子伴舞的表演《上邪》,将琴声、歌声与舞姿相结合,上演了一场美妙的歌舞会;河北云水禅太极创始人李云峰的《关山月》、曹叶文老师的《兵车行》、桂林琴轩古琴社社长覃斌的《阳关三叠》、浙江一如书院院长的《春日田园杂兴》也各有特色。音乐会的尾声,东方一如携手覃斌演奏《归去来兮辞》,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将弦歌与吟唱展现得淋漓尽致,结束了这场盛大古琴演奏会。


在互动环节中,不少同学积极提问,意犹未尽。有人问到如何练就李云峰老师唱《关山月》时那种豪迈之气,薄克礼教授让李云峰老师上台表演太极,自己为他伴奏,太极表演时的力道扑面而来,最后的那一蹬脚,气势瞬间喷涌而出,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薄克礼教授说:“展现弦歌的吟唱实际上是展示中华民族铮铮的文化自信!”高校是文明传播的基地,“弦歌进高校”活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此次“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将弦歌吟唱与古琴演奏会相结合,丰富了讲座的形式与内容,让同学们在音乐会中领略古代弦歌吟唱的风采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讲座现场.JPG

讲座现场

薄克礼教授.JPG

薄克礼教授

表演《上邪》.JPG

表演《上邪》

提问环节.JPG

提问环节

李云峰老师表演太极.JPG

李云峰老师表演太极

合影留念.JPG

合影留念

最新消息

发布于:2025-05-01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
发布于:2025-04-30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