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交汇,古今相融。5月25日下午,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写讲’与面向东盟的传播”沙龙在我校育才图书馆文科中心会议室举办。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原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喜双,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执行导演刘磊、王珊,我校社科处、文学院相关领导出席了沙龙,本次沙龙由我校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莫道才教授主持讨论。参加此次沙龙的还有各学院老师代表,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博士生,东盟留学生代表等。
作为整个沙龙的氛围引导环节以及“诵写讲”知识的分享,莫道才通过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和声音的联系,随后介绍了唱、歌、吟、啸的区别,为中外学生展示了中国诗词的美感。从吟唱的角度带领大家欣赏了唐诗的美。
随后,《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代表整个团队回顾了节目创办的前后,讲述了在接到央视制造一档诗词节目后,出于责任和担当,经过600多天的探索,先后推翻14个方案,最后才将现在的模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曲折过程。她特别提及莫道才一句当初为这档节目的定性的话,“这是一档节目,而不是一堂语文课”,随后从题目的设置、舞台的布置、赛制等方面做了介绍。
在前两季获得了巨大的关注与好评后,对于第三季的制作如何进行创新、改进来吸引观众,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导演组满怀着期待与诚恳,表示希望听取师生们对节目组的意见与建议。
师生们从结合吟诵、书法等形式,不要局限于演播厅,建议可以走进教室书院,回到诗词产生的现场等角度为导演组提出了各具特点的建议。另外,东盟留学生也分享了作为汉语第二习得者对诗词大会的看法。
最后,姚喜双做沙龙活动的总结性发言。他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表示高度的赞赏,认为诗词大会不仅是单向的活动,还是一个丰富的世界,通过诗词为观众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百态,他希望第三季的诗词大会能更加“有温度”,“有精度”,“有厚度”,并且能“拓宽他的宽度,增加他的广度”而且“另辟蹊径”地传承与创新。
沙龙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