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和10日晚,由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学术科技节”系列活动之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技能展演分场开始。望道话剧社携《秋声赋》和《桃花扇》登上音乐学院三楼展厅大舞台,为师生们献上了精彩的演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主编吴福辉、学院广大师生观看了本次演出。
《秋声赋》 :秋声迭起时,共赴战斗热潮
“欧阳子夜方读书,忽闻有声自西南来,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似山雨将至而风雨楼台……”随着凄切悲凉的《秋声赋》响起,追光打在演员身上,大戏就此正式拉开了大幕。
《秋声赋》中主人公徐子羽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桂林。该剧一开场就暴露出一段徐子羽的情感纠葛,并围绕着这段情感纠葛展开了一幕幕,将徐子羽与妻子及友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徐子羽作为一位满怀热忱的爱国作家,因革命抗战艰难复杂不愿与家人一道离开祖国而遭到妻子误会,夫妻关系紧张。再加上前女友胡蓼红的到来,使夫妻间的矛盾更加激烈。但,当敌军的炮火愈加迫近时,他们将恩怨情仇置之度外,共同投入到民族的解放事业当中去。秦淑瑾和胡蓼红重归于好,一同打击潜入家中的日本兵、携手救济难童。接近尾声时,徐子羽父女俩在中秋月圆之夜赏着明月,听着远处传来令人亢奋的秋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这样的秋声,不会使人颓废,而是使人不断努力向前,昂扬地投入工作中去,不知老之将至。
整场演出历时一个半小时,高潮迭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徐子羽的爱国爱家、徐母的顾全大局、秦淑瑾的温婉贤惠、胡蓼红的热情奔放、大纯的单纯可爱等都被演员们表现得淋漓尽致,惹得现场观众时而捧腹,时而悲伤。
“作为一个已经将近二十岁的大学生,要展现一个天真稚嫩的十一二岁小孩子真的是一个挑战。但是话剧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走心,我不是要演这个人,而是我就是这个人,站在她的年龄段去思考和衡量她心理和行为的合理性。站上台那一刻,就要完全忘了自己,做另一个人,置身另一种环境。对我来说,表演真的是一种很有魅力很好玩的东西。”剧中女儿大纯的扮演者林欢说道。
“最触动我的就是秦淑瑾和徐母了,秦淑瑾能放下个人恩怨与胡蓼红共同投入事业中去。徐母想着儿子却总也见不到,这让我想起了家里的奶奶和外婆。她们都老了,我能陪他们的时间也不会很多,所以,回家我要多陪陪他们。”教育学部的韦琦说道。
《桃花扇》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起朱楼,宴宾客,眼看他楼起楼塌。情之离合,国之衰兴。腐朽动乱中,一对爱侣悲欢聚散。《桃花扇》便是一部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侯朝宗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序幕在哀婉凄然的古琴声中拉开,曲调缓缓流转,像是悲切泣诉着李香君在腐朽动乱、家国衰微时局的苦楚爱情。明末政权飘摇不安,马仕英、阮大铖等奸臣欲拉拢与之斗争的“复社”领袖侯朝宗,暗地里推使他与秦淮歌妓李香君结交。侯朝宗对聪慧有气节的李香君一见倾心,赠以题诗扇,结秦晋之好。然好景不长,侯朝宗识破马仕英等人的阴谋之后为躲避谋害远逃他乡,李香君则被强配他人,在抵抗中她倒地撞头,血溅诗扇。旁人借着血痕画成桃花,名曰桃花扇。南明灭亡后,侯朝宗降清入仕,当他去找李香君时,李香君激愤谴责,亲手撕碎二人的信物“桃花扇”,怒气攻心之下,香消玉殒。在众人哭悼香君离世的低幽抽咽声中,话剧落下帷幕。
剧中,正直软弱的候朝宗,蕙质兰心、爱国忧世的香君,阴险毒辣的阮大铖,爽利泼辣的郑妥娘……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在一次次的重演中被不断地活化。一批批新面孔以纯熟的技艺表现了对经典戏剧的重新解读。结合时代特色,丰富其原有涵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传承与创新。李香君的饰演者大四学生黄岚接受采访时说:“这是我第六次参与《桃花扇》的演出,对香君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与我搭戏的男主角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都特别棒,我感觉我们将这个话剧传承了下来。
话剧《桃花扇》演出现场
话剧《秋声赋》演出现场
(本文配图均由大学生通讯社黎炎君、谢婧姝、黄晓静、罗丽婷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