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聚焦双代会】教代会代表“声音”(二)
发送部门:人员机构  发布日期: 2016-04-02

  挥别了“十二五”期间取得的硕硕成就,我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推动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为此我校召开了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说出你的声音,共促学校发展。在教代会的直播现场,代表们都诉说了怎样的心声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代表张小玲:教学环境需改善


  优质的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硬件环境来说,物科院存在实验室用房分散,实验室紧缺的问题,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对此,学校应明确学院办学的定位,明确校区实验室规划建设,合理分配资源。其次,在教学软环境下,需要重视校园网络建设,做到素质化、信息化、智能化。


  美术学院代表陈兵:学院发展需学校支持


  十二五”期间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对于美术学院来说,存在着产出与投入不匹配的问题。美术学院学生学费贡献率在师大来说是很高的,但在学校分配方案改革之前,学校拨给美术学院的经费很少,美术学院发展后劲存在不足现象。同时,美术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交流、国际化办学的困境问题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并帮助解决,希望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才能保证美术学院长足发展。


 
 校医院代表:赵林


  校医院是学校的医疗保障机构,随着我校三校区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应该加大对校医院医疗设备的投入,完善应急机制,增加医疗人员,引入高水平人才,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同时,应该适时增加教职工的隐形福利,类似教职工体检,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对于我校的附属产业、股权、股份等的信息应适时公布。


  经济管理学院代表谢崇高:住房、人才、安全首要问题需重视


  学校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很快,在教育教学、学术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教职工收入跟上了周边高校,教师们感受到了学校的发展成果。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职工住房问题,教职工住房问题难以解决,雁山住房工程推进缓慢,需要更加具体可行的措施推进;二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根本,人才流动性大、出现断层,学校在稳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上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三是学校的安全管理问题,三校区办学为我校的安全管理提出很高要求,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安全隐患还存在,我校三个校区的监控系统需要加大力度提升和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代表李宇杰:师生之间需建设交流空间


  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评价、人才定位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的各方面,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很重要,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雁山校区的师生交流,应建立相应的场所,制造出一定的空间、时间促进老师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代表邱祖平:办学结构与办学资源需合理结合


  学校适应时代发展,大力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学校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年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办学规模不断过大,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在办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办学结构要合理,应充分合理利用办学资源以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而不是单纯地扩大规模。合理办学才能更大发挥办学作用。


  经济管理学院代表刘俊杰:“互联网+”的利用需加强


  教学的软件硬件设备设施建设是各学院工作的重点,利用“互联网+”能提高学院办学软实力。“互联网+”是 “十三五”计划中发展的重点,对今后教育的体系和方式也有深远的影响,学校应加大对网络资源的投入,提高信息的覆盖率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体育学院代表庞晓宇:辅导员队伍建设需加强


  目前我校学生的学风建设水平还不够高,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足、流动性过大,少部分辅导员没有足够尽责,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带领和指导作用,在学生学风建设上没有起到足够的引导作用。目前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基数大,一个辅导员对应多个班级学生,与学生沟通严重不足,学生们难以感受到辅导员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辅导员的培养。

 

 

       校团委代表周海琦:建立学生创新教育联动机制,完善多方位的激励制度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需要多部门和学院的立体联动,现在在大学生专业培养和素质拓展的教育和实践上不缺平台和载体,但在大多各自为战,不能很好的形成合力;同时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另一关键因素便是与建平台载体同步的有效激励机制,形成同频共振。建议:1.完善学生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度,建立相关部门和学院相结合的学生创新工作联席会制度,加强部门、学院的沟通交流,形成共识,谋划联动培养方案。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1)从完善从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职称评定、指导奖励和竞赛获奖奖励等多方位制度倾斜和奖励办法来提升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积极性。(2)各学院配合学校相关机制积极建立起本学院激励办法,调动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投入。(3)每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大学生创新大会(总结工作,谋划发展,表彰先进和典型:表彰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贡献突出的教师。)(4)增加大学生创新培养的奖励经费支持,提升各类奖励标准。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 吴秀丽 叶秋香 李 燕 郑倩梅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