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学校大宣传格局建设,增进我校学子新的宣传意识,提升我校宣传人员、通讯员、记者团师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宣传素养,日前,学校邀请到了《中国青年报》记者谢洋为我校师生作《一名新闻记者的成长》和《新媒体时代的宣传素养》的专题讲座。
5月25日晚,谢洋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新闻工作经历,讲述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记者。他认为,成为优秀记者的诀窍之一,就是强烈的愿望,遇到困难不退缩。谢洋自述第一次采访经历,在联系好采访对象,到达对方所在城市后,对方临时出差,采访无果。但是,他没有放弃这次出差的好时机,另辟蹊径,联系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进行临时采访并顺利完成了第一篇新闻报道。诀窍之二,是充分的准备,诀窍之三是脸皮厚,诀窍之四是灵活多变。谢洋说:“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条道路注定是充满荆棘的,很多人往往在第一步,叩开记者的大门时就被困住了。”他觉得自己很幸运,顺利进入了《中国青年报》,而很多学生进入实习都很艰难,一些人成功进入了实习也很难留下。
谢洋说,新闻人没有捷径可以走,如果非要找出一条捷径,那模仿是唯一的路,要想成长,就要找最好的作品模仿,并假设自己是作者,还要将作品读出声来。谢洋说,记者之路是一条注定艰辛的路,但是其中也有很多乐趣。乐趣之一就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每个人都有倦怠的时候,你身边的人有的去了新媒体,有的拿了高薪,有的下了海,而你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社会因为你的报道而进步了。”他认为这是高层次的乐趣,可以实现文艺青年的梦想,看着自己的白纸黑字被记录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记者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职位,写得好,写得坏,读者说了算。最重要的是追寻了心灵的自由,面对采访对象是高官也好,企业家也好,一想到自己代表的是公众,就不会胆怯,就会感觉到自身的平等和自由。”谢洋如是说。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谢洋一一耐心回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受益匪浅。
5月26日下午,我校育才校区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了《新媒体时代的宣传素养》的讲座。谢洋与大家分享了新媒体时代应该具备怎样的媒介素养以及宣传引导的技巧的经验。
谢洋谈到新闻的基本的素养时提出了三个观点。“作为一个新闻人,一是要学会克制身上强烈的宣传灌输冲动,避免用力过猛反而制造舆论点。二是新闻不能只有宣传点而没有新闻点。三是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宣传意图。”他认为,有些宣传之所以没有吸引力,没法吸引年轻人来关注,就因为我们缺乏这种新闻素养,不管你看不看,反正我已经写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也不信,不管你听不听,反正我已经说了,这种说教灌输的思维是没有听众的。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我们舆论引导的吸引力?谢洋说:“新闻有一种基本模式叫倒金子塔,所谓倒金子塔就是把最重要的信息,最关键的新闻要素放在前面,因为公众在阅读一篇新闻时的注意力是不断在递减的,但是很多宣传者经常是反新闻规律的,把最不重要的放在前面,公众一看过去就是你这个领导怎么重视、那个领导怎么重视,他本来对你这个文本产生强烈抗拒,后面你宣传的再好都没用了。”他认为,因为我们的强调,我们的逻辑,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表达,流露出了我们亢奋的宣传意图,一看你的标题,一看你说话就知道你是做宣传的,那你宣传必然是失败的。
新闻人物:谢洋,200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先后在社会调查中心、共青团新闻部、教育科学部、记者部等部门就职,现任中国青年报广西记者站记者。在10余年的记者生涯中,先后发表大小稿件千余篇,所撰写的广西传销调查、龙江河镉污染调查、北海银滩强拆事件等报道均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其中《记者亲历传销过程破译“洗脑”逻辑》一稿获得2012年度中国青年报最佳报道奖。凭借努力工作,还获得过“2007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中国科学院第十一届“科星新闻奖”等荣誉。
作 者:研究生记者团 万灏 大学生通讯社 但
发布单位:研究生记者团 大学生通讯社
中青报记者谢洋到我校作讲座
,雁山校区、育才校区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