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中位列第五,时间在农历的三月初一前后(公历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它又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清明节,是一个让人产生哀思绵绵却又能从春风中收蓄心灵舒愉的节日。
清明节,时间是在农历春分后第15天,公历一般在4月5日前后。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其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不等)。清明节,它不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
清明前夕,就清明的常识对我校207名学子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两百多名大学生常识大拷,问结果不容乐观。
你知道清明节是我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又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吗?知道占总人数的89.37%,不知道占总人数的10.63%(见图表一)。
清明节要干嘛吗?答案分别是:扫墓占35%,祭祀占28%,踏青占20%,插柳、植树10%,荡秋千,打马球4%,不知道1%,其它2%(见图表二)。
清明节的起源跟哪位历史人物相关吗?回答是介子推、屈原、不知道、其它,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是:55%、13%、25%、7%*(见图表三)。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108人回答是寒食节,90人回答是踏青节,18人回答是不知道,3人回答是其它(见图表四)。
这些你都知道吗?
针对这些问题,我校文学院研究中国文化的龙晓添教授给予了详细地解答。
龙教授: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位列第五,时间在农历的三月初一前后(公历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它又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兼有肃穆、悲伤的祭扫和欢乐轻松的踏青。
龙教授:从起源和形成的角度看,清明节是“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的融合。而寒食节的起源与介子推,现在过节,一半也是附会性地纪念介子推。
龙教授: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现在可以说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或者说是它的一部分,但寒食节曾经是一个单独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限。汉代确定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三天。唐宋时期减为清明前一天。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当做一个很大的节日。唐代时也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节日,但已经开始式微,逐渐为清明节所兼并。
所以,现在的学生混同寒食节和清明节也没有错,只是可能对其源流不是很了解。
龙教授:扫墓其实也就是祭祀,这两个也就是一回事,还可以加上春游和饮食。
自唐宋以来,清明节是整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的大节日,其习俗活动也渐渐丰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祭祀、春游、饮食。
首先,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鬼节”也就是悼念亡人的节日,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再这一节日祭拜先人的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清明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而清明节虽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之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
传统清明节春游的活动应包括踏青、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拔河、踢球、斗鸡等。
专家讲解清明节,还原你一个真正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个快乐的节日
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认为,清明是个快乐的节日。这同大多数人对清明节的理解并不相同。乌丙安认为,传统的清明节应有三层含义:一是踏青。古人在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是去郊游、打秋千、踢球。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人们都会欢快地迎接春天的到来。清明过后,人们就开始种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不是表现去上坟,而是去玩乐。至于唐代杜牧诗中的“断魂”,是因为忘我地玩而断魂,而不是因为祭祀。二是植树。春天是植树的大好时节,人们以这样的形式迎接春天的到来。三才是我们通常说的祭奠先人。
清明节文化内涵丰富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如是说:“其实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人重孝道,讲求慎终追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祭拜祖先。孝敬老人,敬重祖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应该发扬光大。如果仅把清明节简化为烧纸,这就把清明节看窄了,把它简单化、消极化了。从积极方面来看,可以把清明节上升为一种高昂的情绪,缅怀先祖、先烈、先人。”刘魁立认为,清明节在今天来说,除了要祭奠炎帝黄帝等先祖,祭奠家族的祖先,还可以亲近大自然,在春天的气息里,感觉到天人合一的气氛,在祭奠先祖的同时,怀念自己的历史,使人们有一种历史厚重感,让大家更加热爱现在的社会。
作 者:大学生通讯社策划 执笔:大学生通讯社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图表(一)
,图表(三)
,图表(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