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题目:传承——两代物理人奋斗的故事
二、报告时间:2025年4月21日(星期一)9:00-11:00
三、报告地点:育才校区国教中心2号楼201报告厅
四、报告人:郑志鹏 研究员
五、报告人简介:
郑志鹏,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祖籍广西宁明,壮族。1958-1963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子核物理和工程系(后改为近代物理系)。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技中心(李政道任主任)顾问。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广西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在任职广西大学校长期间领导全校职工迈入“211工程”。曾受聘于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广西大学任兼职教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被选送到德国在丁肇中指导下进行MARK-J探测器的建造,参加了著名的三喷注发现工作(获欧洲物理特别奖)。八十年代中,参加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负责北京谱仪(BES)的建造,安装,调试和运行。1991-1992年,主持了在北京谱仪上进行τ轻子质量测量的工作,澄清了轻子普适性是否存在的重大问题。该成果被誉为50年来最重要的高能物理实验之一。1994年后组织准备和参加R值(强子反应截面)的测量工作,给出了希格斯粒子质量的上限,受到了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关注和好评。此外还参加了北京谱仪上轻强子谱等研究工作,获得一系列重要物理成果: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5),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202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5),中科院科学进步特等奖(1989),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3),全国科技信息系统成果一等奖(1996),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03),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2011)等奖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四部。培养硕士12人,博士15人。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