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踪迹”;导致的原因及缓解之途径等系列讲座

时间:2018-06-01浏览:217

一、报告时间:2018613日(周三)上午9:00-11:15

二、报告地点:雁山校区邑谷互动校园体验中心

三、报告内容:

(一)报告人:Lars Bakken 教授(挪威生命科学大学)

报告题目:Our nitrous footprints in the atmosphere; causes and mitigations(大气中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踪迹”;导致的原因及缓解之途径)

报告人简介:

Lars R Bakken,男,1952年生,博士,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微生物生态学,专注于土壤微生物以及它们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在研究中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稳定同位素技术、经典微生物学以及氮转化过程的原位研究技术等。近些年来主要关注于反硝化细菌的生态学及控制生物学,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及过程动力学及控制学方面的数学模型等。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

 

(二)报告人:张 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Performance of the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Coupling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Treatment of Non-point Wastewater Containing Pesticide(利用铁-碳微电解技术结合人工湿地去除含杀虫剂的非点源废水)

报告人简介:张漓杉,男, 1974年出生,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环境工程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桂林市环境应急事故评审专家。主要从事非点源污染生态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建筑室内外三维空间绿化技术,室内空气生态净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各级别科研项目10多项,经费总额达8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4项(广西重大专项1项,广西重点项目1项),主研各级别科研项目若干;已获授权专利7项,获科技奖励2项,其中金奖1项,银奖1项。

 

(三)报告人:朱婧 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The multiple anthropogenic nitrogen sources to the Huixian Karst wetland(会仙岩溶湿地的多种人工氮来源解析)

报告人简介:朱婧,女,1982年生,博士,毕业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1) 生态系统碳、氮、磷耦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2)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入选“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两项。

 

(四)报告人:李丽丽 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A Glimpse of Guangxi Landscape and Local Culture(广西掠影:地貌和民族文化)

报告人简介:李丽丽,女,1977年生,教育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多年来于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1)中国语言与文化教学研究 2)语言政策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结题省级、校级科研与教改项目多项。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