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尊师重道 敬业乐群
名师科研经验谈
发送部门:学生工作部(处)  发布日期: 2006-12-30

                 

                                    

                         

名师科研经验谈

 

编者按:今年1130日至121日,我校召开了第三次科学技术大会。校长梁宏博士、教授代表学校作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报告,总结了我校“十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我校科技工作的新形势,对学校的科技发展进行规划和部署。大会还出台了《广西师范大学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广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目的在于动员我校各方面的力量,大兴科学研究之风,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创新型地方综合性大学。在会上,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谭培文博士、教授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罗晓曙博士、教授先后就如何做好科学研究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的典型发言很有启迪,为了满足广大教职工的要求,校工会经征求本人同意将发言稿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如何站在学科前沿  搞好科学研究

----在广西师范大学第三次科技大会的发言 
政治与行政学院  谭培文

 

在科技大会来谈如何搞科研,实在是班门弄斧。我想,学校要我发言的主要理由,是我的专著两次获奖。第一次是我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2002年获得了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二次是我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最近获得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所以,我就谈谈这些成果之所以获奖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选题有创意是做好科研的关键

科学研究在于创新。什么是创新?所谓创新,即把我们感性经验中的东西上升为规律性的东西,把不可能的东西变为可能的东西,把时代需要的但尚未发现的东西上升为时代需要的东西。我认为,我选择的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的研究恰好是这样一个东西。

我国上一个世纪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物质利益问题、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等问题成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核心问题。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在我国,过去人们都误以为,马克思主义讲的都是阶级斗争、是革命。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是相互对立的。是不是这样呢?我通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出版所有文献,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我发现,在马克思文献中,并不是这样的。在马克思主义所有文献中,到处都有物质利益问题的论述。通过这样反复地探索,从国内外来看,我是第一次作为专题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课题。

二、视野开阔是做好科研的前提

选题有创意,并不一定能出精品,它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视野开阔才是论题深化、使问题有深度的前提。

我的第一部书《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研究,2002年获得广西社科一等奖。当时我也申报了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但结果是名落孙山。我想,主要问题是理论视野问题。因为,那部书是,就马克思来谈马克思,理论视野狭窄。虽然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其深度不够。所以,我重新构思,重新进行第二次创造。粗心的读者看了标题会说,这两部书题目差不多,但如果你仔细通读一下就知道,这两部书完全不同,它的出发点、论述的问题和基本内容等等,都有了极大的区别。第一部书,只有20来万字,第二部书是40万字;第一部书只是第二部书,共10章中的一章的内容。我的第二部书,尤其是理论视野,不再只是就马克思谈马克思,而是深化为古今中外文化思想史对比的一个研究课题,涉及到哲学史、经济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等问题。通过这种古今中外的文化对比,凸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特殊内涵,这就使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大深化了。所以,我的第二部书的影响也就大大地扩展了。在国内许多同行的学者见了面都说,过去不认识你这个人,但我们都知道你的著作:《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据查询,国内外很多著名的大学图书馆,也有我的著作。

三、严格的学术规范是做好科研的基本条件

我给研究生上课时经常说,最好的科研成果是什么呢?从理论论证方面来讲,通俗地说,就是“每一句话是你自己的,但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有根据的”。这就是说,论文不能抄袭,必须是自己的创造,但创造必须有前提、有基础,不是胡说八道,必须有根有据。

我认为,要做到每一句话是自己的,这不难。因为,话语是人们制造的,第一个人都有一张嘴,每天都可以大量制造。但是,要做到每一句话都是有根据的,这就太难了。这就要求,论证要严格符合学术规范,不仅要言之有理,而且应该论之有据。我的著作还达不到每一句话都有根据这个境界,但每一个论点我基本上都做到了有根有据。而且对每一个注释,每一个文献的出处来源,能反反复复的考证核对,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精力,力求实现准确无误,符合学术规范。

四、勤奋努力,敢干吃苦是做好科研的基础

古人说,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是说,宝刀不磨不快,梅花不寒不香。我仔细体悟,这句话既对又不对。作为个别原则,我认为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有许多人,同样吃苦,但一生都不会有“香”的时候;有的人磨一辈子刀,但也没有快过一次。因为获奖只是个别人,而年复一年地奋斗,但什么奖也没有得到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

但是,它作为一般原则,应该是对的。那就是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其实,这不是我的修身治学原则,我的原则是“笨鸟先飞”。我认为,我是一个比较笨的人。既然比较笨,那就要多吃苦,多付出。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几十年如一日,基本上没有休息过礼拜天,节假日,包括黄金周。1995年以前,我在湖南衡阳师院,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大年三十上午,我爱人孤身一人抱着孩子回家吃年饭,恰好碰上了学校的党委书记。书记说:“小肖,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小谭呢?”我爱人含着眼泪说:“他上午还要看书。”书记又说:“小谭也太不应该了,大年三十了,也应该休息一下嘛。”1995年以后,我来到广西师大,来到桂林,桂林的许多景点,比如龙胜等地,我至今还不知道路在何方。

一句话,我的信条是,笨鸟先飞,要有收获,就得多吃苦,多付出。科学研究艰难曲折,每一个人可能都会经历一个冷暖悲欢、苦乐交替、与岁月想伴、与辛劳疲惫为伍的探索过程。这些是我的一点体会,也可能是大家的共同感受。

总之,我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这些都与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对曾经关心过我的校领导,曾经为我的科研提供了后勤服务的机关处室的干部职工,对广西师大出版社,对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关于如何开展应用科学研究的几点建议

----在广西师范大学第三次科技大会的发言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罗晓曙

 

我校是师范类大学,长期以来,我校的科研是以文理见长,理论研究为主,这是我校的优势,但也是我校科研经费总量难以突破的根源。如何搞好应用科学研究,力争十一五期间我校科研经费总量有一个大突破,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浅显看法与建议:

一、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两个误区。一是要克服社会上的偏见,认为师范的老师只会动口,不会动手,只会写文章、著书立说,不会搞工程设计及应用开发;二是不能认为搞基础理论研究的人不适应搞应用研究,要搞好应用研究,上述两个思想误区必须破除,否则,不可能有从事应用研究的动机和热情。其实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一方面,理论研究可以训练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宏观视野,这些科研素质对应用研究是十分有益的。另一方面,在应用研究中可以发现新的理论问题,申报新的课题,因此,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二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

二、拓广知识面(尤其是项目负责人),一个工程问题的解决,需要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控制、光学、材料、机械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夯实、拓宽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应用项目的成功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织好一个团队,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总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比较复杂或工作量很大的应用项目,必须组织一个好的团队,联合攻关。这个团队应尽可能包含不同专业,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历的人,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树立奉献。苦中有乐的人生信念。搞应用研究往往是很艰苦的,需要下车间、下农村、甚至下田地,的确很辛苦,但科技人员的劳动如果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也会得到极大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中享受到巨大的乐趣。

五、要搞好应用研究,要放下教授的架子,深入到工厂一线,农村一线不是丢人现眼的事,而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们的工作也会得到社会的回报和尊重。

六、要使应用研究工作长期不断,项目负责人在利益面前要表现出高风亮节,与课题组人员平等享受获得的成果,不能一人独占劳动果实或多占,这样的团队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有凝聚力,才会干出大事业。

以上是本人的几点粗浅的想法和建议,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最新消息